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张文彪   更新时间:2023-10-23 09:47   阅读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推动我国文化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充满理论的高度和学术的厚度。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中华文明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将这一思想真正当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包括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系统概括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且每一个突出特性都有“根本所指”;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清晰区分“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并重点阐述“第二个结合”及其重大意义;原创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等重要概念,明确指出“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作出“十四个强调”的系统性概括,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三点原则性要求;关于“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等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赋予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以中国特色。“第二个结合”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据和文化内涵,从根本上确立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再创造,进而真正实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文化思想达到的新高度就是新时代达到的新高度,这个新高度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形成的新认识,是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新自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文化建设领域里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这一思想使中华文明成为现代的,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性支撑。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真理力量,可以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崇高信仰、历史自觉、文化自信、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些方面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领域进行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文化思想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具有一种宏阔的文明意识和深远的历史意识,通过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使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实际认识和把握从自在走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始终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握好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担当起领导意识形态的责任;以理论的科学性,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人民至上理念的切实落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不断增强话语权,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以斗争精神,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斗力。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作为最持久最深层的并为全社会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民族根基和重要源泉,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细化为社会制度、国家法律和人们的行为操守。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传播力建设,有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效能;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让主流声音始终占据新闻舆论的制高点,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公信力。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努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全民族的团结奋进凝聚共识。

——着力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深刻认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重要性,在国际传播中牢牢掌握历史和文化主动权。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让中国故事真正走出去。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第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一种新的文明观和大历史观,它的形成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前进的根本和主动。

第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始终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构筑好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建设制度,创作生产更多的为人民喜爱的文化精品,持续用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力。

第三,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才能真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作用。

第四,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要在人类文明的互鉴互通中,通过推动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影响力和贡献度,为造福人类社会提供更多思想性公共产品,增强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力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解释力,增强对旧文明的积极扬弃和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