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

作者:陈丁漫   更新时间:2023-06-19 09:40   阅读次数:[]

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个结合”缘何重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实践意义和基本内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述“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从“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五个方面对“第二个结合”展开论述,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个结合”的阐述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彰显了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的高度,为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指明了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百年来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长期探索的成果和长期积淀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近代,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绽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觉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系,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呈现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鲜明标志,为全人类解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能

“第二个结合”解决了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在中国成长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结合”。“结合”不是简单相加,不是打乱后的重组,而是一种相互成就。其次,要准确把握“结合”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面对风云变幻的时局和激荡文化,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是因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相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契合,等等。只有达到相互契合才能最终有机结合。最后,要深刻理解“结合”的结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二者从自发的“高度契合”到自觉的“有机结合”的转变,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何以可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能量与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第二个结合”何以可为。一是“结合”筑牢了中国道路的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二是“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三是“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因此,在新的起点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使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前行,才能为中华文明实现现代化指明方向,才能永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才能在文化发展繁荣和强国建设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五千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