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持续推进文化建设 奋力建成文化强国

作者:张文军   更新时间:2020-12-07 11:24   阅读次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依据我国文化建设规律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成就,作出的战略决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强国是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具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提出,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具体化和细化,是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文化建设任务的明确和凝练。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必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提出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包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看,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绘就。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成文化强国,以“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让人民在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更重要的力量源泉。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让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支点作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为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